“系好人生第一扣”青少年思政标准化课程首讲在周恩来故居开课
2025-03-27 16:23:00

3月25日,周恩来纪念地“系好人生第一扣”青少年思政标准化课程首讲在周恩来故居开课。一场别开生面的沉浸式“纪念馆里的思政课”精彩呈现。

上午8时许,春日的阳光洒在周恩来故居门前的广场上,淮安市勺湖小学的学生们整齐列队,精神饱满,期待着这场由周恩来故居管理处与该校联合开展的周恩来纪念地“系好人生第一扣”思政标准化课程首讲启动。

活动伊始,周恩来故居工作人员赵碧云庄重宣讲《周恩来纪念地青少年研学“六条”要则》,让学生们对此次研学的规范与意义有了初步认知。勺湖小学班主任刘婧深情讲述本次思政研学的重要意义,提出一系列引人深思的问题,提前为学生们在研学过程中的启发与思考埋下伏笔。本次特色思政课,安排采用了“六个一”青少年思政标准化研学教程,从以往单次参观研学延伸至多元化教育模式创新,体现了红色资源育人的示范价值。

现场教学

跟随景区讲解员程晨的步伐,学生们走进周恩来童年生活的院落,依次参观了“读书房”“诞生房”“主堂屋”“嗣父母住房”“八婶母住房”“水井”“厨房”“小菜地”等原状陈列,真切地感悟了周恩来童年生活与学习的环境。在古朴的“读书房”前,学生代表沈诗媛担任现场教学“小老师”,介绍周恩来小时候勤奋好学的故事,讲述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少年壮志,让学生们身临其境般触摸那段珍贵的历史记忆,仿佛穿越时空与周恩来的童年对话。

劳动实践

于“水井”“小菜地”旁,学生们挽袖打水、提桶浇菜,亲身体验周恩来幼年劳作场景。这场实践活动,学生们仿佛回到了周恩来的童年时光,深刻体会了劳动的艰辛与乐趣,更加理解了周恩来从小热爱劳动、艰苦朴素的高贵品质。“井水很沉,体验了周爷爷小时候提水浇菜的童年生活,让我懂得了劳动的价值与坚持的意义!”五年级学生马子萱感慨道。

参观展览

学生们有序走进“周恩来家世家风”展厅,这里一幅幅图片、一条条家规生动诠释着周氏家族的优良家风。讲解员结合图片重点向学生们讲解了周恩来少年立志的难能可贵,以及周家良好家风、家训、家教对童年周恩来的影响。在聆听讲解与感悟中,学生们深切感受到了童年周恩来高尚品德的形成过程,也更加明白了家风传承的重要性。

观看影片

在“周恩来家风讲堂”,学生们集体观看了《大鸾——周恩来童年读书的故事》动画片,生动的画面、精彩的情节,少年周恩来勤学苦读、心系家国的形象令在场学生深受触动,更加坚定了他们矢志报国的拳拳赤子之心。

分享感悟

为了让思政教育更加深入人心,由班主任主持,开展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主题的思政教育心得分享会。学生们踊跃发言,结合自己在研学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畅谈对理想信念、家国情怀的理解与感悟。“周总理从小立志报国,我们也要把自己的梦想和中国梦连在一起!”“劳动让我体会到‘一粥一饭来之不易’,更要珍惜现在的学习机会。”现场气氛热烈,思想的火花不断碰撞。

集体宣誓

宣誓环节,全体学生在周恩来塑像前高举右拳,誓言铿锵:“我们是初升朝阳,有理想、敢担当……”“少年立宏志,奋发在今朝。请党放心,强国有我!”在铮铮誓言中,学生们深刻理解了自己作为新时代接班人的责任和义务,激发了他们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光荣感和责任感。稚嫩而坚定的声音回荡在周恩来故居上空,为这场别开生面的思政课画下圆满句点。

“系好人生第一扣”青少年思政标准化课程,将校园课堂延伸至红色场馆,让学生们在实地参观与亲身体验中接受思政教育的洗礼。本次特色思政课程的成功首讲,拉开了周恩来纪念地创新思政教育方式新篇章。未来,纪念地将继续深化思政教育改革,开发更多具有特色的思政课程,推动思政教育与红色文化深度融合,让更多的青少年学生在红色文化的滋养下茁壮成长,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张翔雯)

编辑:李彦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