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感时期回眸大外交家周恩来——写在中美《上海公报》发表50周年之际
2022-10-01 10:26:00
 

 

(淮阴师范学院  江苏  淮安  223300

 

提纲:

引言:一个重新热起来的话题

一、大外交家周恩来早有定论,当下热炒另有背景

二、邓小平断论和平共处与霸权主义

三、习近平大国外交理论擦亮了周恩来大外交家的时代身影

结语:周恩来  跨时代的伟大外交家

关键词:周恩来 外交家 和平共处 命运共同体

  

    引言:一个重新热起来的话题

《上海公报》50周年在敏感时候到来

1972228日,中美发表《上海公报》,纥今50周年了。这个50周年在一个极敏感时间节点上到来,引起热炒,这是网络时代再平常不过的事了。2022228日,《上海公报》50周年纪念大会在上海举行,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李强致辞,国务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发表视频讲话。李强回顾了2021年习近平与美国总统拜登达成的共识,为中美关系指明了方向;王毅为中美关系早日重回正轨提出四点主张:一要坚持一中原则;二要坚持互相尊重;三要坚持合作共赢;四要大国责任,为世界提供更多公共产品。[1]可是习近平和王毅代表中国政府表达的公共诉求没有得到美方正面、坦诚回应。相反,拜登秉承后冷战时代,美国新印太战略,尤其是近一年多拜登上台以来扮演有胜特朗普而无不及的拨火者、浇油者、递刀者、火中取栗者的角式。在中国的台湾以及俄乌冲突问题上,表演更为充分。昔日的国际警察,变为一个搅局者,国际正常关系的破坏者,令人惊诧、令人困惑,在今网热时代,被热炒,实属理所当然。

俄乌战争非本文论题,台湾问题央视《海峡两岸》每日都有新鲜事,因本文篇幅所限,仅就《上海公报》相关者又与周恩来扯上联系的说些笔者的一已之见。

有人说:俄乌战争,触痛了对抗时代,美苏霸权的许多老问题,《上海公报》彰显出来的周恩来智慧再度扩圈,让周恩来这个大外交家更酷了!

一、大外交家周恩来早有定论,当下热炒另有背景

周恩来大外交家的定位,境内有三位专家有代表性的论述:中央文献办公厅原主任李琦较早:“回顾历史,可以这样说,在很大程序上,新中国是通过周恩来卓有成效的外交活动走向世界的,而世界也是透过周恩来形象开始了解和认识新中国的。”[2]另一位是蓸应旺,中央文献研究室原周组组长,他的结论引人注目,《周恩来:中国外交第一人》。[3]第三位是国务院前副总理兼外交部长钱其琛的总结性结论:“周恩来同志是我们党和国家主要领袖之一,同时也是当代中国和世界最有影响的外交家”。[4]

钱其琛提出了“中国与世界”,但他仍是坚持境内为主导,“世界”说得不多,那个时候,从世界视域来论述周恩来外交的,较多的是些曾与周恩来打过交道的国际政要以及一些曾与周恩来有过直接接触的读者、史家、国际友人。在这个队伍里,尤以围绕《上海公报》与周恩来深度接触的美国总统尼克松和他的助手基辛格的见识更为开阔和深邃。

尼克松有这样两段话常常为研究者所提起。“周是两个关键性外交事件的中心参加者。这两个事件比其它任何事件都更加开创了今天的全球平衡。这就是中苏分裂和中美建交。”“他将以他的外交成就而博得崇高的声誉。他引导的是一个潜在力量远远超过现实力量的国家……没有必要给他建立纪念碑,因为历史学家们会把他维持全球力量平衡的行动看作是他伟大的明证……你未能看到的常常比你能够看到的要更有意义”。[5]

“中国可以把周作为保护党和国家统一伟大的调和者来记忆,而世界则将清楚地记得他是中国主要外交家。他是中国的梅特涅、莫洛托夫和杜勒斯。谈判中他表现出本能的敏捷,善于运用国际力量的原则,并且有热烈的思想信仰带来的一种道德信念;所有这一切同他对外国的深入了解,长期的历史洞察力以及个人的丰富经验,在周身上结合起来就产生了我们时代最有造诣的外交家之一”。[6]

尼克松还指出“政治就是妥协,民主就是政治”,“领袖不得不经常妥协,懂得何时妥协是选择轻重缓急过程中的一个组成部分”。[7]周恩来是个伟大的中和者,邓小平说他“文革”中“起中和作用”,[8]颜师古注《中庸》说:中和者,言政治和平也。和平是相关各方协调妥协的结果,所以韩素音说,周恩来“不仅是一位地道的马克思主义者,而且更重要的他是一位统一战线的艺术家,是一位调和难以调和的矛盾的天才”[9],甚至如列宁所指出的那种“把对共产主义的无限忠诚,同善于在实践中进行一切必要的妥协、机动、通融、退却等等的才干结合起来”充满智慧的政治艺术大师。

基辛格是尼克松所说的20世纪“两个关键性外交事件”与周恩来相对应的另一位“中心事件参加者”,他在回忆中美关系突破的谈判中对于周恩来他谦逊说自愧弗如,他认为周恩来是毛泽东的推动者,而他只是尼克松的跟进者,这位对“上海公报”中美坦诚阐明各自观点这一“周恩来方式”,开始惊诧,最后领悟其中奥妙并称赞有加。他对他的副手洛德说“周恩来太厉害了,让我们否定了自己的方案,接受了他的方案,而且高高兴兴,心悦诚服”[10]。后来他苦思得妙语,“海峡两岸的中国人都认为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美国政府对此不持异意”,一语双关,把中美间最重大的难题轻松化解,他以这样一句支撑了《上海公报》的金句而名垂史册。也正是这样一位国际政治的卓著智者,虽然已是百岁老人,50年来每每就国际重大热点问题发声,他不只一次地告诫美国历界政要,海峡两岸“一中原则”必须遵循,坚持合作,管控分歧对两方都有利。值得注意的是他从中美关系突破的实践中领悟了和平发展新时代国际关系的真谛,洞察国际大势并提出让人耳目一新的应对之策。最近使他再度网红的是他在俄乌冲突暴发前的断论:201435日,他是否有意选择周恩来诞辰纪念日不得而知,但他就乌克兰危机发表评论:“人们过多地将乌克兰问题表述为一种摊牌;乌克兰是加入东方还是西方?然而,如果乌克兰要生存与发展,不应该成为一方反对另一方的前哨,而应该成为连接两方的桥梁”。基辛格指出,“乌克兰应该有权选择其政治与经济联系(包括与欧洲的联系),不应该加入北约,应该自由地建立符合人民所表达意志的政府。明智的乌克兰领导人会选择该国不同地区之间进行和解的政府”。“俄罗斯必须明白,如果强迫乌克兰成为一个卫星国从而重新改变俄罗斯边界,则注定要重复俄罗斯与欧洲和美国之间相互施压这一循环的历史。西方必须明白,对俄罗斯来说,乌克兰永远不可能只是一个外国。俄罗斯的历史始于所谓的基辅罗斯。俄罗斯的宗教从这里开始传播。此前,它们的历史交织在一起。乌克兰境内主要有两大宗教。西部为天主教徒,东部大部分为俄罗斯东正教徒。西部讲乌克兰语,东部主要讲俄语。”乌克兰版图中任何一方企图主宰另一方,那么在未来几十年里,将俄罗斯与西方,特别是俄罗斯与欧洲纳入合作的国际体系的前景将化为泡影。[11]

八年后的现实不幸被基辛格言中。这里花较多的笔墨抄录基辛格为欧俄乌三方考量也是为了他的理想、建立和维护和平合作的国际体系,然而他的努力成为泡影。随着俄乌冲突的加剧,三方尤其是无辜的老百姓陷入了灾难。基辛格曾经是周恩来的对手,交锋的是关于和平共处,几十年后,他把周恩来当年关于和平共处合作共赢的理念带入俄乌这一事非之地,如此有利于各方的谆谆告诫,却在地缘政治的魔影下化为烟云,怎能不令人扼腕长叹!这到底是为什么?这大概就是俄乌冲突3月初暴发以来激起国际媒体热炒周恩来成为媒体热词的缘由了。

    二、邓小平断论和平共处与霸权主义

周恩来逝世以后,他的和平共处共同发展的科学理念得到了全面的继承和更广泛的运用和发展,邓小平成为这一进程的重要推手。

首先,他为周恩来和平共处的理论的价值和影响扩圈,他斩钉截铁地指出:“和平共处原则具有强大生命力”。“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最好的方式。其它方式‘大家庭’方式,‘集团政治’方式,‘势力范围’方式,都会带来矛盾,激化国际局势,总结国际关系的实践,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就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2]40年来的实践,完全证明了邓小平的判断,上世纪80-90年代,从科威特到伊拉克到利比亚到新世纪以来的巴勒斯坦、叙利亚再到伊朗、阿富汗,或者是代理人战争,或者是山姆大叔赤膊上阵,搅得中东和中亚几十年不得安宁。邓小平指出“霸权主义集团政治都解决不了问题”。[13]不仅在当时,而且在当下都极具针对性,邓小平在和平共处理论的实际运用上作出了重要拓展。

其次,邓小平指出“集团政治”、霸权主义一样都解决不了问题,这在周恩来外交思想的实践上具有重要意义。自有阶级斗争以来,或是“合纵”,或是“联横”,组成联盟的政治集团,是国际政治斗争的司空见惯,邓小平高瞻远瞩指出霸权主义及其霸权主义的“扩圈”,都是不适时宜的,是与和平发展的国际大趋势背道而驰的。在霸权主义和集团政治摆弄下的俄乌战争背景下来审视和重温周恩来和平共处外交思想,自然会得出这样的结论:邓小平深化了周恩来外交理念的现实价值。这种深化不仅在于开凿了和平共处理论的深度,而且也擘划了和平共处实践的路径——为当代国际政治重大难题的解决开辟了新思路。

再次,邓小平指出:“资本主义也有计划”“社会主义也有市场”[14],深刻地揭示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存在着兼容的空间,为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的和平共处,共同发展找到了理论基础。这不仅是一种解放思想,也是从理论上挖掘了周恩来和平共处理论具有跨时代意义的哲学基础,从而使人们关于周恩来外交思想与实践的研究开辟了新境界。

周恩来在关于中日、中美关系的谈判以及相关公报中,都强调了反对霸权、不谋求霸权、不针对第三国,实际上重在表明摒弃集团政治与对抗时代那种以意识形态划线,组成政治军事集团相互对抗的雅尔塔模式的不合时宜。可惜《上海公报》过去已半个世纪了,有些人特别是美国的一些头头脑脑,热衷于组建“亚太北约”模式,在台海与俄乌间充当拨火者、火上浇油者、递刀者、火起时(如俄乌之战)又成为火中取栗者,企图把乌克兰与台湾玩弄于肱股之间。然而,台海与俄乌有本质不同,台海是中国的内政,这是包括美国政府在内的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的共识,美日澳在亚太拼凑亚太小北约围堵中国是徒劳的,在俄乌事态深度发展的紧张时刻,318日中美首脑视频会晤。习近平严正指出一个巴掌拍不响,解铃还需系铃人,一针见血揭露美国政府难脱其咎,逼得拜登不得不重申,《上海公报》的原则精神,使他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美国政府一贯的两面派作风,撒谎而不脸红的政治骗局的下作与笨拙暴露在世界公众面前。

    三、习近平大国外交理论擦亮了周恩来大外交家的新时代身影

中国历届领导人对和平共处外交理论的传承与发展

除邓小平外,江泽民、胡锦涛等中共领导人都对和平共处的外交理论的传承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江泽民指出: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世界要和平,人民要合作,国家要发展,社会要进步”是时代的潮流。产业知识化,社会信息化,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样化,是当今世界的基本趋势。在这趋势下,国际政治经济应以国家相互尊重平等互利,不对抗,不结盟,不针对第三国,坚持多边合作,公平竞争,和平发展为基本特征。“全球性的问题需要各国共同解决,全球性的挑战需要靠各国合作应对”。[15]“在国际关系中,我们应抛弃那非结盟就是对抗的旧思想,确立互信求安全,以互利求合作的新安全观”[16]。胡锦涛指出:“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人民生活在一个‘地球村’里,应该携手合作,共同努力,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应该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应该维护和尊重世界的多样化”,“应该树立互信、互利、平等和协作的新安全观”,“应该促进世界的均衡发展”“应该尊重和发展联合国及其安理会的重要作用”,“为建立一个和平、发展、和谐的世界而共同努力”[17],值得注意的是江泽民、胡锦涛还相继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的问题,为此后习近平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了重要的铺垫。

习近平是和平共处外交理论传承与发展的集大成者

习近平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极具体系性。首先在于这一理论加深了国际大变局本质的认识:“人类社会的压力,主要的已经不是外力——自然界的变化或外部入侵,而是由于——人类自己在发展进步中自我改造和科技进步带来的道德伦理和社会秩序及制度要求的压力。一句话,到了考验人类自己,其中主要是考验执政群体即引路人的时候了”。[18]这就是中国方案提出的大背景。

其次,中国方案着重回答了当今世界面临的一个基本问题:“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怎样建设世界”,这被国际媒体称为中国方案。这个方案的理念主要是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坚持多边而不是单边,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互惠而不唯我,坚持周恩来倡导和平共处及中美《上海公报》以来形成的国际政治经济、文化和科学技术合作交流的新秩序。其路径选择主要是维护联合国宪章主导下的国际框架和多边条约及其在此基础上的改革和完善,使之更加民主化、科学化。发展路径是“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再次是坚持伟大的斗争,实现伟大的团结。任何事物的发展总是机遇和挑战并存,光明的前途总是靠斗争才能来临。国际合作的中国方案,符合世界大势,有利于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但他不利于霸权主义和那些依靠强权建立起来的奴役别国、别的民族的新老殖民主义。他们总是到处制造矛盾、冲突,哪里有矛盾,有冲突,就有他们的身影。不是火上浇油,就是充当递刀者,火中取栗者。当下的俄乌冲突,暴露了这些人的嘴脸。习近平严厉却不失委婉地指出,美国多年来挑唆欧盟先后五次东扩导致俄乌危机,酿成俄罗斯特别军事行动以讨“说法”。当然我们不是要“洗白”俄国军事行动的正当性,但也必须指出,美国从伊拉克、利比亚、阿富汗、俄乌边境,到处拨火玩火,教唆,甚至赤膊上阵,的确如西方一些媒体所指出的美国几十年故计重施,就是要“为美军火商当金牌促销员”。

和平共处——和谐世界——人类命运共同体,揭示了新中国大国外交理论与实践的内在逻辑

上世纪50年代,周恩来万隆会议,60年代周恩来亚非14国之行,都是为了突破霸权主义围堵中国的应对之策。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出,不仅具有新中国大国外交实践传承的一致性,而且具有理论创新传承与发展的内在逻辑性。这个理论创新的内在逻辑性不仅在于“和平共处”理念的传承,而且在于从周恩来“划一个最大的圈子”[19],到习近平划最大的同心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论传承与解析。命运共同体综合了中外从人类原始的“抱团取暖”本能的共同体意识,到民族共同体,再到利益共同性、安全共同体的半自觉意识,并从中感悟到《共产党宣言》中所描述的共产主义是这样的自由人的联合体:恩格斯面对追随者关于用一句话来回答什么是共产主义,他略一思索说,还是《共产党宣言》中的一句话,共产主义是这样的一种联合体,“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20]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共产主义“自由人联合体”是什么关系?笔者认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自由人联合性的初级阶段,理由是“命运与共”是命运所迫的半自觉选择,而不是自由人那种完全自觉的行动。走向完全自觉的选择才是人类理想社会的高级阶段,由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的阶段。这其中由本能到半自觉再到将来的完全自觉,最核心的问题是人类“抱团意识”即周恩来“和平共处共同发展”外交理念的逐步觉醒,并在实践中冲破重重阻力,通过再创造给世界带来光明,这就是新时代擦亮周恩来大外交家身影的本质内涵。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必将载入史册的一个天才的理论创造,2010年,央视著名主持人白岩松肯定和平共处与和谐世界是中国贡献给世界的伟大理论。循着这个思路,则无疑感受到人类命运共同体那强烈的震撼力,这不仅因为它把和平共处和谐世界贯通起来,使之成为一个重大的理论体系,而且还在于这个体系无比恢宏而深邃的内涵,它将成为我们改造世界、重塑世界伟大的旗帜。

    综论:跨时代的伟大外交家

第一,《周恩来  20世纪最伟大的外交家》。[21]这是笔者18年前的一篇论文,该文从周恩来架构了20世纪最伟大的外交理论(和平共处);成就了20世纪最伟大的外交业绩(中美关系突破);启迪了21世纪最基本的外交理念(和而不同),得出一个结论:20世纪是个造就伟人的世纪,就外交家而言,尼克松在他的《领导者》一书中列举了法国的梅特涅、苏联的莫洛托夫、美国的杜勒斯,当然也包括20世纪两大事件中心参与者基辛格与周恩来。但不论是其中的哪一位,都不可能在上述三大方面“同时达到周恩来那样的高度和境界,而且也没有哪一位能像周恩来那样产生那么大那样深远的影响”。当然,今天这篇论文不是为了重复,时代前行了,对周恩来外交思想的认识也深化了。经过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尤其是习近平新时代大国外交的拓展,周恩来,跨时代的大外交家屹立在我们的面前。

第二,周恩来和而不同的外交理念具有深邃的跨时代价值。周恩来的和平共处理念,着眼于“共同发展”,不同于传统的“和气生财”,“家和万事兴”,“协和万邦”那种从一已、一家、一国出发的“私”或放大了的“自家”“自国”,而是设身处地想着对方,“共同”之中蕴涵共生共荣,即不是一种只为自己谋划的算计、策略,而是一种双赢的合作,在合作中谋求共生共荣,是一种“和合生生”的大智慧。这种大智慧裹浸着“人性”、“人权”的人文诉求,即是一种“伦理外交”,它的核心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公共关系理念;坚持“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的安身立命的社会观、人生观;还包括把中国古典后发制人的军事智慧如“不先开第一枪”“退避三舍”“来而不往非礼也”等转化为外交理念。这后来成为“和谐社会”“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础理念。这是一种人文外交理念,它蕴含着丰富的中国伦理元素。周恩来把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引入马克思主义外交理论——毛泽东思想体系,这无疑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个重大创造。习近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结合”理论的开创者,而周恩来则是“两结合”这一理论可敬的早期触摸者。周恩来指出:“我们中国人办事情”,有自己的“一些哲学思想”,“这些哲学思想来自我们的民族传统,不全是马列主义的教育”,[22]可以说这是周恩来触摸“两结合”的明证。周恩来的外交理念不仅涵盖着抱团取暖那原始人类共同体理念,而且深蕴着人类高度文明社会那自由人联合体的设想,具有跨时代意义的重大价值。凭借着这一理念,周恩来无例外地把他与同时代的那些坚持对抗,不论是热战还是冷战的国际政要们、外交家们远远地抛在了身后,无人能望其项背了。

第三,周恩来  伴随我们一同向未来。揭示周恩来和平共处,和而不同的外交理念,不是要树立偶像,也不是要宣染崇拜,而是要说明周恩来仍然活在中国人前进在民族复兴的征途中。“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吃的是䓍和叶,奉献的是奶和丝”,是周恩来一生的写照。死后还将骨灰撒入江河湖海,回归自然,奉献给人民,永远实践着他“以人民的疾苦为忧,以世界的前途为念”,[23]那伟大的夙愿。

套用别人的话作本文的结语:周恩来:跨时代的伟大外交家。

 

参考文献:

[1]上海公报,发表50上纪念大会在沪举行,人民日报,2022.2.283

[2]李琦:深入研究周恩来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见裴坚章主编:研究周恩来——外交思想与实践,世界知识出版社,1989,第29

[3]曹应旺:周恩来中国外交第一人,山西人民出版社,1999

[4]钱其琛:认真研究周恩来的外交思想与实践,见上注[2],第1

[5](美)理查德·尼克松:领导者,世界知识出版社,1999,第341363

[6](美)理查德·尼克松:领导者,世界知识出版社,1999,第310-311

[7](美)理查德·尼克松:领导者,世界知识出版社,1999,第478494

[8]邓小平文选:人民出版社,1983,第348

[9](英)韩素音:周恩来与他的世纪1898-1998,中央文献出版社,第75

[10]童小鹏:风雨四十年(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第507

[11](美)亨利·基辛格:基辛格8年前对俄乌问题的警示,据环球网2022.2.27报道,基辛格201435日在华盛顿邮报的文章,解决乌克兰危机从结束开始,见报刊文摘2022.3.42

[12]邓小平文选(三),人民出版社,1993,第96

[13]韩念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永放光芒,见裴坚章:研究周恩来——外交思想与实践,第38

[14]邓小平文选(三),第373

[15]访中国驻美大使杨洁篪,光明日报,2002.2.23

[16]江泽民在柏林发表重要演讲,新华日报,2002.4.11

[17]胡锦涛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的演讲,光明日报,2003.5.30

[18]汪浩:从和平共处到人类命运共同体——从周恩来的和平外交实践说起,淮阴师范学院学报,20203),第233

[19]周恩来选集(上),人民出版社,1980,第327

[20]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一),人民出版社,1972,第27

[21]汪浩:周恩来  20世纪最伟大的外交家 (美)华文精撷  20047月号)第19

[22]周恩来外交文选  中央文献出版社  1990  328

[23]周恩来选集(下)  人民出版社  1984  427

编辑:李彦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