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向度:周恩来对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贡献
2022-10-01 10:18:00
 

 宋帅辰1石东东2

 

(1.淮阴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淮安,223001

2.淮阴师范学院,法律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江苏淮安,223001

 

      要:周恩来同志作为党的创始人、第一代领导集体的主要人物,以非凡的理论智慧、显著的实践成果以及近乎完美的主体精神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做出了独到的贡献。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周恩来同志诞辰 120 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将周恩来的精神总结为:“不忘初心、坚守信仰”“对党忠诚、维护大局”“热爱人民、勤政为民”“自我革命、永远奋斗”“勇于担当、鞠躬尽瘁”“严于律己、清正廉洁”的“六个楷模”。这用“高度的政治站位、缜密的逻辑演绎和翔实的史料佐证告诉我们,周恩来的精神既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的生动体现,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内容”。本文力从周恩来同志在理论向度、实践向度、主体向度上对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独有且重大的贡献,论证周恩来对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贡献。

关键词:周恩来的精神;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贡献;向度

    基金项目:本文系淮安市周恩来邓颖超研究会“周恩来对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贡献”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宋帅辰,男,本科在读,中国中共文献研究会周恩来思想生平研究会成员、江苏省周恩来研究会会员,主要从事中共党史与党建研究

 

无论是哪一个政党都需要精神支柱,无产阶级政党更是有着强大精神支柱的政党。“一百年来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在“团结一致,坚定信心”的革命战争时期、在“恢弘壮阔、筚路蓝缕”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在“解放思想、把握时代”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党始终坚持矛盾分析法,不断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的具体问题结合,凝结成了一系列中国特色的理论思想,指导我国相继完成每个历史时期的历史任务。在理论与实践的互动之中,无数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亿万人民经千难而百折不挠、历万险而矢志不渝,成就了百年大党的恢宏气象”[2],诞生了具有完整的逻辑结构、强大的实践能力、鲜明的主体力量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总括来说,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是具有“理论、实践、主体”三个向度的精神宝库,为中国共产党人补足精神之钙,提供了不竭的精神动力。

周恩来同志作为党的创始人、第一代领导集体的主要人物,以非凡的理论智慧、显著的实践成果以及近乎完美的主体精神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做出了独到的贡献。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周恩来同志诞辰 120 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将周恩来的精神总结为:“不忘初心、坚守信仰”“对党忠诚、维护大局”“热爱人民、勤政为民”“自我革命、永远奋斗”“勇于担当、鞠躬尽瘁”“严于律己、清正廉洁的“六个楷模”。这用“高度的政治站位、缜密的逻辑演绎和翔实的史料佐证告诉我们,周恩来的精神既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的生动体现,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内容”[3]

本文力从周恩来同志在理论向度、实践向度、主体向度上对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独有且重大的贡献,论证周恩来对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贡献。

 

一、周恩来同志的理论创新对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形成性”理论的贡献向度

任何事物包括在实践基础上凝结成的精神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解释性”概念,相反都是从自身的发展出发,按照社会需求的这个维度出发,实现更加高度的“复归”。站在整体的视角分析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形成的理论过程,不难发现,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形成亦是如此。同时,周恩来同志无论是在革命还是建设时期的理论贡献都是对促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着独特的发展,更有力的促进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形成。

1)周恩来同志的理论创新

“任何国家的共产党,任何国家的思想界,都要创造新的理论,写出新的著作,产生自己的理论家,单靠老祖宗是不行的。”[4]中国革命的关键在于党的根本原因是党能够将马原理活学活用诞生了一系列丰富且非凡的理论精华,在这其中周恩来同志做了不可磨灭的理论贡献,尤其是对指导革命与建设时毛泽东思想做出了丰富的贡献,这些贡献总体可以概述为“统一战线理论、经济发展理论、大国外交理论”。

  “统一战线是党克敌制胜、执政兴国的重要法宝,是团结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法宝,必须长期坚持。”[5]。毛泽东同志曾美誉到周恩来同志的最大优点之一,就是同党内党外都有最广泛的联系,善于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周恩来同志对统一战线理论贡献最大的应为促进了人民政协的建立与完善。在关于人民政协建立的原则上,他充分的运用唯物辩证法,创造性的提出围绕人民民主革命的根本原则、以拥护新民主主义为政治标准、注意代表性、严肃性、广泛性与灵活性,既要有重点,又要照顾到各个方面。在关于人民政协的工作原则上,周恩来同志提出,政协的主要工作方式是政治协商,同时政治协商包括对人民政协的内部关系进行沟通、协调,以达到化解矛盾、增进团结的目的。在加强人民政府要加强与人民政协联系上,他始终高度重视发挥人民政协的作用,特别是注意并且善于运用政协渠道,听取社会各界意见,汲取各方面智慧,为政府重大决策和解决重要问题服务。

  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两级剥削,实现共同富裕[6]周恩来同志作为我国第一任总理自然负责对整个国家经济建设的谋篇布局与整体建设,其中最为深邃的是“四个现代化目标”与“结合统一发站论”。在1964年末到1965年初的第三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上,周恩来同志作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的伟大号召。周恩来同志还将四个现代化的设想,推向了更高更深更实的层次,使国家工业化的思想更加丰富完整,使四个现代化的表述更加完整准确。周恩来同志注重社会的合力发展作用,将“思想理论与社会实践的结合、遵循规律与尊重国情的结合、综合平衡与突出重点的结合、经济建设与文化建设的结合”相互统一为一个整体。这不仅表明周恩来同志将唯物辩证法的整体论、两点论思想运用到实际的工作当中,更加突出了周恩来同志运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创造出符合中国特色的理论思想。

  “认识世界发展大势,跟上时代潮流,是一个极为重要并且常做常新的课题”[7]。周恩来同志作为我国第一位“外长”,可以说奠定了我国外交理论的总基调,开创了我国外交的先河。其中,最经典的外交理论应当属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方针。他和国际有关政治家首倡“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外交原则,这一原则后来广泛为国际社会所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关系的一项基本准则。在面对美国等采取了支持蒋介石集团的错误做法,不断制造“两个中国”的谬论,使新中国的独立自主外交难以全面实施。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由于周恩来等新中国领导人的努力,制定了谈判建交制度,并把原则坚定性与策略灵活性有机结合运用于建交谈判中,既坚持反对“两个中国”的原则立场,维护了国家统一,又不失时机地与世界各国建立起平等的外交关系。1955年亚非国家和地区会议上,其进一步提出“求同存异”的原则,让那些摆好阵势准备同中国辩论的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领导人甚为佩服,赢得了广大亚非国家的共鸣,展示了中国和平友好的国际形象。很多国际友人和政治家说“我们从周恩来身上了解了中国,了解了中国共产党人”。

2)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形成性”理论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是在过程当中不断发展而来的,这个过程既不是站在一个事物发展结果的视角去解释,也不是在绝对意义上的运动去阐述,而是从事物本身的形成性角度去探究事物的发展。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正是如此。中国共产党的一个显著精神特质,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追求真理、信仰真理、坚持真理。从伟大精建党精神中的“坚持真理、坚守理想”到科学家精神中的“追求真理、严谨治学”,中国共产党人热爱真理、追求真理的崇高品质一以贯之。中国共产党人善于理论创造和理论创新。

革命时期,中国国共产党人就逐步认识到不能继续“以俄为师”,应该注重中国的与特殊性,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发,最终形成“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 关于中国革命的性质,他们看到了新的领导阶级、新的指导思想、新的命运前途、新的阵营归属,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关于新中国建设方案,他们提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新构想; 关于社会主义改造他们创造了和平赎买的新主张; 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他们更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一国两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三步走”战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等一系列创新理论,创造性地 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历史方位、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发展战略、政治保证、祖国统一、外交和国际战略、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等重大理论问题。最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应运而生,其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 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国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新的飞跃。中国共产党人的理论探索、理论创新是一个持之以恒、永无止境的过程。最后,中国共产党人善于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的实际问题相互结合,充分运用辩证法的“整体思维、纵深思考”,充分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分析事物的性质,做出正确的战略决策。正是在这一过程之中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形成、发展、完善。

在理论层次上周恩来同志充分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则为具有中国特色的理论思想提供了独到的解释。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形成性”过程正是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则与辩证方法的活灵活现。

二、周恩来的实践改造对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转化性”实践的贡献向度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伟大精神只能产生于伟大实践,并生动直观地反映这一实践。“全部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凡是把理论引向神秘主义的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8]

 

1)周恩来的实践改造

周恩来同志在我党的建设与革命的多年历程中,历经多次磨难,在他第一次接触马克思主义的同时,就有了“我信仰的主义是不会变的”这样的决心,无论政治环境多么艰巨,无论个人处于何等安危,周恩来同志总是把个人的利益与得失抛于脑后,把党的利益,集体的利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于首位。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尤其是对大后方统一战线战略的提出与巩固过程中,周恩来同志胸怀大局,不计较个人的荣辱,多次深入群众,发动群众,以一种人民的“服务员”的姿态呈现在群众面前,而他也是以这个作为自己终身的目标与立身的标榜。周恩来同志在社会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期间以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与社会主义制度巩固为立足点,以党的建设为落脚点,努力发扬先锋队为人民,共产党人为群众的以民为本的思想。周恩来同志不仅在政治实践几十年如一日,而且在立德层面也时刻提醒自己不要忘记自我修养,不论何时何地,不论官居何位,都谦逊待人,严格管束家人。在他的一生中,勇挑重担,日夜操劳,把自己的一生的奉献给了党和人民,他的一生的事迹与他个人高尚的品格就是对周恩来精神最具体的诠释,也是周恩来精神张力经久不衰至今仍被党和人民学习的重要原因。

周恩来同志几十年如一日,总是勇挑重担,日夜操劳,超负荷工作,甚至在生命的最后时期依然不顾重病处理国事,逐渐形成勇于担当、鞠躬尽瘁的精神。周恩来长期身居高位,他不但严谨自律,艰苦朴素,时刻牢记自己的修养要则,而且严格要求身边工作员,给亲属定了十条家规”,逐渐形成严于律己、清正廉洁的精神。

2)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转化性”实践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是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伟大实践中逐渐发展形成的。在伟大建党实践中,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在学习、宣传、践行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精神; 南陈北李,相约建党”、各地共产主义小组建立、中国共产党成立和党纲的制定过程中,形成了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精神; 在不畏白色恐怖的不懈抗争中,形成了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精神; 在坚定信仰、深入群众、依靠群众、为了群众的过程中,形成了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精神,最终形成了伟大建党精神。同样,只有在艰难探索中国式革命道路的过程中,才能形成敢闯新路、勇于胜利的井冈山精神; 只有在可歌可泣的长征中,才能形成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 长征精神; 只有在解放思想、改革开放的潮流只有在 14 亿人同心协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攻坚克难中,才能形成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脱贫攻坚精神。

诚如在实践上,两者都有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内核,都有忧国、为民、牺牲、奋斗、奉献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都有理论学习、理论创造的思想品格,都有救国救民、民族复兴的梦想追求,周恩来的精神不仅是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化发展的重要思想,也是我党在百年奋斗历程中形成的重要理论成果。周恩来同志身为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他个人的风貌对于我党整体的精神面貌与作风有着重要的彰显作用,周恩来精神形成于中国共产党革命与建设时期内,并指导新时代青年不断丰富发展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意蕴与内涵。

我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的政治政党,故而必然决定着共产党人的精神品质,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党依然以实现共产主义为奋斗目标,以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和解放全人类为崇高使命,所以中国共产党员在百年奋斗历程中实现了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实现了中国人民从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一个个历史跨越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党团结和带领人民解放思想,改革创新,锻造出了航天精神、科学家精神等众多饱含中国优秀文化内涵特色的精神。

周恩来的精神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诞生的产物,具有一定的背景,但是他的作用并没有因为周恩来同志的逝去而丧失,周恩来精神是中国共产党极具代表性的思想成果,是一笔丰富的理论财富,感召和哺育了一代代共产党人,也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精神力量来源。

 

三、周恩来的主体作用对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内容性”主体的贡献向度

  无论是精神还是实践,抑或是理论都必须要有一个主体,这个主体就是人民群众,放在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视域下就是中国共产党人主动实践伟大精神谱系,带动人民群众自觉学习精神谱系的精神内涵,由中国共产党人的实践转化成全体中国人民的实践。周恩来的精神主体作用亦是如此。

 

1)周恩来的主体作用

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实际上是中国优秀的共产党员通过领导群众,发动群众,虚心向群众学习经验,从而实现的一个又一个的伟大创举和理论概括,我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政党,所取得的任何胜利都是在群众的理解与支持下实现。随着对中国共产党党史研究的愈加深入,我们发现有许多对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形成有卓越贡献而未被列入谱系名单中,其中最值得关注的就是周恩来精神。周恩来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他以卓越的功绩、崇高的人格丰富了我党的形象。以周恩来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员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时期内诠释了什么叫社会主义政党,什么叫人民的先锋队。周恩来同志在青年时期曾立言: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而这一抱负他用了一生去实践,做学生的时候刻苦读书力图拯救国家于水火之中;他东渡扶桑只为为“邃密群科济世穷”,在五四运动中他目标明确,坚定信仰,即使遭受牢狱之灾,他仍然狱中高呼“我认准的主义是不会变的”;在袁世凯称帝之际,年轻的周恩来悍然在南开校报中发表文章,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努力宣传运动的成果,竭力维护运动的果实。

但是反对势力太过强大,学生的运动很快就被镇压,但是五四运动进一步唤醒了人民群众,使得越来越多的主义粉墨登场,但结局都是“你方唱罢我登场”,在与各种主义作斗争的过程中,周恩来旗帜鲜明的站在马列主义的立场上,利用这一理论武器去驳斥那些不讲实际甚至会将工人运动引向错误路线的思想。周恩来同志在领导华人学生在法国进行运动斗争的同时,不断发文章去批判国内的错误思想,这一时期的斗争与运动给周恩来同志对一系列建党事宜提供了丰富的经验。伟大建党精神的内涵就是“坚持真理、坚守理想”,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为工具,全面认识、分析和解决中国革命的实际问题,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同时探索中国革命的出路和前路,而周恩来同志的斗争和领导经验为中国共产党的建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周恩来同志一生在存亡之际,周恩来坚定信念,勇于斗争,领导起义军打响了武装反抗反动势力的第一枪。当起义失利时他也实事求是地自我检讨,认识到应就地革命、进入广大农村而非南下广东。周恩来同志在南昌起义中坚定的革命信念、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主张、实事求是的路线与联系人民群众的思想都成为了日后井冈山精神的核心。

2)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内容性”主体

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是中国共产党人,底层逻辑是中国共产党人通过主动实践精神谱系,彰显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力量,带动、感染、传递人民群众,使人民群众自觉、自主、自动学习并实践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成为中国共产党人新的主体力量。

其中大庆油田精神正是以铁人王进喜为代表的几万石油大军,以为国争光、为民族争气的爱国精神,以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献身精神,以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英雄气概,发奋图强,艰苦创业,仅用三年时间就高速度、高水平地拿下大油田,一举甩掉中国贫油的帽子。            

2021年应对新冠肺炎我国形成了伟大抗疫精神,即“万众一心、同舟共济  的守望相助精神” “闻令而动、雷厉风行的英勇战斗精神” “顾全大局、壮士断腕"一盘棋"精神” 为了疫情防控大局,14亿中国人行动起来,""在家里,以一种特别方式默默地贡献自己的力量。"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当病毒"魔鬼"袭来,一个个白衣天使、科技人员、解放军将士、党员干部迎难而上,他们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逆行的背影成了抗疫前线最美的风景。这一群群和平年代的战士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以救死扶伤、医者仁心的职业操守,冲锋陷阵、义无反顾。有的身患绝症,却不下火线;有的倒下了,战友同事抹去眼泪接着上;有的家人感染或病了,也无暇顾及;有的推迟婚期上"战场";有的单车骑行找"部队";有的夫妻双双上阵;等等。他们誓死不退,不胜不休,以一种压倒一切困难而不被困难压倒的大无畏精神战斗在抗疫一线。

“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9],中国共产党是有着精神支撑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正是在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理论创新当中、实践改造当中、自我奉献当中,形成了逻辑自洽、内涵丰富、应用于实践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周恩来同志作为无产阶级革命家在理论方面、实践方面、个人贡献方面,对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形成起到了关键作用。不难见之,周恩来的精神契合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这是理论创新之应然、实践改造之必然、主体奉献之决然,两者辩证统一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事业中。



[1] 《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讲话》N]. 人民日报,2021-07-01

[2] 2022年新年贺词》N]. 人民日报,2022-01-01

[3] 周恩来的精神契合中国共产党人的逻辑理路,[J],温兆标,宋帅辰,金秋,淮阴师范学报

[4] 毛泽东文集: 第八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1999:109

[5] 《中央统战工作会议讲话》[N]. 人民日报,2022-07-30

 

[6] 《邓小平文集》第一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1999:109

[7] 《习近平外交思想学习纲要》[M]. 北京: 人民出版社,2021103

[8]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M]. 北京: 人民出版社,201825

[9] 《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表彰大会上的讲话》[N]. 人民日报,2020-09-08

 

编辑:李彦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