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春生
周恩来作为举世公认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和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早已载入史册。然而在探寻周恩来成长为无产阶级革命家和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历程时,不难发现周恩来从小就树立了振兴中华的报国之志。在中学期间,周恩来就有了爱国主义和民主主义思想,但那时仅仅是一个激进的革命民主主义者。随后,周恩来东渡日本,接触到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主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后又回国领导天津学生反帝反封建运动。周恩来真正成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还是在旅欧期间。旅欧是周恩来日后成为无产阶级革命家和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的起点。周恩来旅欧期间所作出的巨大的历史贡献就清楚地表明了这一点。那么,建党前后周恩来在旅欧期间究竟有何历史贡献?
一、建立旅欧中共党团组织,使巴黎党小组成为创建中国共产党的八个发起组织之一
法国是世界上诞生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巴黎公社的圣地。当时,大批青年学生希望到法国去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周恩来同许多有志青年一样,希望到法国去学习马克思主义,寻求改造中国和振兴中华的途径。1920年11月,周恩来从上海乘邮船“波尔多斯”号赴法国,他是法华教育会组织的第15届赴法勤工俭学学生。至欧洲后,周恩来把主要精力用在考察欧洲各国工人运动上。他沿着恩格斯走过的路,实地考察了英国煤矿工人大罢工,先后写出《英国矿工罢工风潮之始末》、《英国矿工罢工风潮之影响》等9篇通信,约35000字,寄给天津《益世报》发表。在考察和写作中周恩来逐渐认识到,中国工人运动落后的根源在于没有一个先进的政党领导。这样,建立共产主义组织,就成了周恩来迫切的愿望。
1920年12月,受陈独秀委派,北京党小组成员张申府赴法筹建中国旅欧共产党组织。1921年2月,他率先将自己的妻子刘清扬发展为党小组成员。3月份,在刘清扬的提议下,张申府和刘清扬想介绍他们早已熟悉的周恩来入党。当他们找到周恩来说明自己的意图,周恩来高兴地接受了他们的介绍。那时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使周恩来对共产党向往已久,能加入共产党,为自己心目中的社会主义而奋斗终生,自然有说不出的喜悦。由于当时党还处于创立阶段,介绍周恩来入党是在秘密状态下进行的,事后张申府写信向陈独秀报告了周恩来入党的事,陈独秀表示同意。不久他们与赵世炎、陈公培、蔡和森一起,成立了巴黎党小组。该党小组是中国在无产阶级革命发源地成立的第一个党小组,它为其它党小组的成立起着引领和示范作用,具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和特殊的作用。1921年7月,巴黎共产主义小组与国内的北京、上海等党小组共同发起创建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的党名就是由巴黎共产主义小组蔡和森建议的。虽然巴黎党小组因时间紧、路程远等原因未能派代表参加党的一大,但它仍是中国共产党8个发起创建组织之一,周恩来同志理所当然是中国共产党创建人之一。
为了发展党的组织,壮大党的队伍,周恩来做了大量工作,使一批具有先进思想的青年团结在党的周围。1922年6月,在巴黎西郊布隆涅森林中,周恩来与赵世炎共同发起成立“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赵世炎为书记,周恩来负责宣传,张伯简负责组织,因张伯简在德国,先由李维汉代理,不久便由李维汉正式接替。①[1]不久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更名为“旅欧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周恩来接替赴苏联东方大学学习的赵世炎任书记,领导管理“少共”。此间,中共旅法小组、中共旅德小组、中共旅比小组在周恩来等人的筹备下,相继成立并发展了不少党员。1922年冬,根据党中央指示,旅欧党小组统一改组成“中共旅欧支部”,“少共”中够党员条件的同志正式转为中共党员,党团机关合二为一。旅欧党团的建立,成为党在海外活动的领导核心,他们在党的建设方面作了大量实践工作,为党的发展壮大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周恩来回国前一直是中共旅欧支部和旅欧共青团的主要负责人,而且他是加入旅欧支部的第一批党员,旅欧党团的建立和发展与他息息相关,他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二、领导旅欧勤工俭学学生和华工开展反帝反封建斗争,开创知识分子与无产阶级相结合的道路先河
周恩来往返于法、英、德、比等国,从事工人运动的考察和研究时,慢慢总结出革命要想取得胜利,必须依靠知识分子和工人阶级。周恩来把领导和团结勤工俭学学生及华工,列为旅欧党团组织的一项重要任务。当时勤工俭学学生和华工组织,思想复杂,派系林立,许多组织之间存在对立情绪,根本形不成一股力量。在周恩来和赵世炎等旅欧党团组织负责人的艰苦努力下,很快就在法国成立了“中国留法勤工俭学总会”,统一领导法国的勤工俭学组织,使勤工俭学中志向不明的社团逐渐走向联合,从而把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由单纯的求学求知,推向了为中华民族解放而奋斗的新的发展阶段。接着,周恩来又邀请各地华工代表齐聚巴黎,成立了“中国旅法华工总会”使3000名华工团结在一起。勤工俭学学生和华工组织的建立,为旅欧党团组织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周恩来在总结欧洲工人运动和苏联十月革命经验时敏锐地发现,党不能单纯依靠知识分子和工人阶级的某一方,简单地依靠任何一方都不可能取得胜利。当时中国正处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工业不发达,产业工人很少,国内具有先进革命思想的知识分子还没有意识到工人阶级的力量,还没有认识到必须将工人阶级和知识分子结合起来,而在欧洲的周恩来想到了。随着勤工俭学学生组织和华工组织的建立,周恩来全身心致力于两者的联合。他派王若飞等党团员组织学生成立“华工讲演团”、“华工学校”,为华工讲解马克思主义,传授科普知识。华工也热心地向学生传授技艺,为待工学生创造就业机会,踊跃为困难学生捐款。在互助互信中,学生与华工之间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有了共同的奋斗目标,在反对北洋政府和法国当局的斗争中,齐心合力,一致对外,形成一股特别强的反帝反封建力量。“二八运动”、“反对中法秘密大借款”、“争夺里昂大学斗争”等运动,就是在周恩来等旅法党团负责人领导法国勤工俭学学生和华工开展的反帝反封建运动,这些运动沉重地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显示出了强大的战斗力,为中国共产党探索出一条知识分子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道路。
三、协助筹备国民党旅欧总支部,建立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
中国共产党从多次血的教训中认识到:单凭一个阶级的力量,不可能战胜强大的敌人,必须团结一切革命力量,建立广泛的反帝反封建统一战线。基于这一认识,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了民族统一战线策略,决定采取积极的步骤去联合孙中山所领导的国民党,实现国共合作。周恩来领导的中共旅欧党团组织,积极响应党中央关于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号召,很快就与受孙中山委派到法国筹建国民党旅欧支部的王京歧取得了联系,并达成了协议,决定旅欧党团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周恩来提出了两党合作的三项建议:一是宣传民主革命在现时中国的必要和其运动方略;二是为国民党吸收些留欧华人中具有革命精神的分子;三是努力为国民党做些组织和训练工作。②[2]这些主张为建立国民党旅欧支部指出了方向,同时也保持了中国共产党在组织上和思想上的独立性。周恩来凭其杰出的才能还应邀担任了国民党旅欧支部的筹备员。1923年11月25日,在法国里昂成立了国民党旅欧支部,中共旅欧党员有5人被选为国民党旅欧支部领导成员,其中周恩来还担任了执行部总务主任。1924年1月,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后,周恩来指示旅德、旅比等中共党团基层组织,协助国民党建立旅欧地方组织,为国民党旅欧总支部建立奠定了基础。
周恩来建立统一战线,并非盲目的与国民党合作。他十分注意强化党在统一战线中的领导地位,为此,他在实际工作中采取又联合又斗争的策略,着重联合国民党左派,团结中派,打击右派,对公然反对国民党旅欧支部的国民党少数右派党员,则协助国民党坚决将其开除出党,将革命统一战线的领导权始终牢固地掌握在无产阶级手中。
除了与国民党合作外,周恩来还注意团结旅欧各阶层华人,形成更广泛的反帝反封建革命统一战线,使留法的大部分人员团结在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共同为中国革命而奋斗。如1923年夏成立的“旅法各团体联合会”,就是我党联系党外华人的重要渠道。周恩来旅欧期间摸索出的统一战线经验,对中国革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进一步壮大了我党志同道合者的队伍。由于周恩来对统一战线倾注了无数的心血,日后统一战线逐渐演变成我党赢得胜利的三大法宝之一。
四、带头开展对无政府主义派和国家主义派等非马克思主义派的斗争,坚持传播和维护共产主义真理
周恩来旅欧期间,中国留学生和华人组织中,党派众多,不仅有中国共产党、中国国民党,还在其它诸如中国青年党、社会民主党、公教青年会等。这些党派不承认马克思主义或三民主义,宣扬无政府主义、国家主义和改良主义,其中对马克思主义抵触最强烈、破坏性最大的莫过于无政府主义和国家主义。
无政府主义是与马克思主义相敌对的一种政治思潮,他们以“工余社”作为自己的组织,先后创办了《新世纪》中文周刊、《工余》杂志,散布反马克思主义谬论,极力鼓吹无政府主义,利诱勤工俭学学生信奉无政府主义。国家主义是一种坚持资产阶级右翼的政治主义,他们站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立场,否认阶级斗争,他们以中国青年党为其组织,以刊物《先声周报》为喉舌,鼓吹“国家至上”,反对无产阶级的国际主义。
由于以无政府主义派和国家主义派为代表的反共产主义党派,基本上集中在法国,所以中共旅欧党团组织就处于反对无政府主义和国家主义的第一线。周恩来作为中共旅欧党团组织的主要负责人,勇敢地承担起捍卫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重任。针对无政府主义派和国家主义派提出的“俄国革命究竟是成功还是失败”、“应不应该实行无产阶级专政”、“国共统一战线问题”等挑战,周恩来在旅欧党团组织的机关刊物《少年》、《赤光》上,发表了大量很有深度和辨析力的文章予以回击,相继发表了《论中国共产主义者加入国民党问题》、《俄国运动与爱国运动》等一系列文章。这些文章是揭露无政府主义、国家主义的战斗檄文。周恩来不仅写文章回击,还经常参加华人集会,与反对者面对面辩论。他雄辩的口才,常常搏得满堂喝彩,在旅欧学生和华人中产生了极大影响,使许多受蒙蔽的人纷纷觉醒,转而信仰共产主义。周恩来在与无政府主义派和国家主义派论战时,还特别注意做青年思想的转化工作,帮助他们加入党团组织,彻底摆脱无政府主义派和国家主义派。陈独秀儿子陈延年、陈乔年就是从“无政府主义”转为共产党员的。由于周恩来等旅欧党团领导人的不懈努力,旅欧党团员队伍越来越大,无政府主义和国家主义逐渐土崩瓦解,最后在法国站不住脚,被迫转入国内。
五、凝聚旅欧优秀人才,为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和准备了一大批中坚力量
周恩来在欧洲探索救国救民之路时,领悟到革命能否成功,主要是主义,关键在人才。中国共产主义革命要获得成功,必须要有一大批具有共产主义信仰的杰出人才去拼搏和奋斗。为此,他一直有意识的团结志同道合的同志,网罗各类人才。一方面,将许多优秀的勤工俭学学生和华工吸收入党入团;另一方面,通过革命统一战线,将许多非共产主义信仰的杰出人士,团结在中国共产党的周围,使他们同情和支持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忠诚朋友。周恩来还特别注重革命人才的培养,在一些重大反帝反封建斗争中,如“争夺里昂中法大学”等运动中,均指派党团员深入第一线组织指挥培养他们的才能,锻炼他们与敌斗争的本领。他还毫不保留地将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和才能传授给他人,如我党第二代领导核心邓小平同志,在旅法期间,就受到周恩来特别关照。他让邓小平做自己助手,共同编辑《赤光》,经常是周恩来写稿编辑,邓小平刻字油印。为加速干部的培养,周恩来除了开办培训班、夜校外,还选送一批又一批优秀党团员赴苏联东方大学深造,进一步学习马克思主义和俄国革命经验。周恩来领导旅欧党团期间,为我党培养了大批无产阶级革命活动家和优秀的领导干部,凝聚了许多杰出的人才。这些包括我党早期工作者赵世炎、蔡和森、李立三、何长工,共和国的开国功勋朱德、陈毅、聂荣臻、李富春、李维汉以及文化科学界的郭沫若、徐特立、徐悲鸿、刘海栗等。这些杰出的人才对共和国成立和建设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历程中具有着重要的地位,起着重要的作用。
周恩来赴欧勤工俭学,虽然只有短短4年时间,但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影响深远。他创建的旅欧党团组织成为中国共产党8个发起组织之一;他组织旅欧学生和华工共同开展反帝反封建斗争,开创了知识分子与工人阶级相结合的道路先河,为国内工人运动的开展提供了范例和经验;他领导建立的革命统一战线,成为日后中国共产党取得胜利的三大法宝之一;他开展对非马克思主义派的斗争,有力地维护了共产主义真理;他培养和凝聚的旅欧优秀人才,成为中国共产党第一代和第二代领导的重要力量,并对第三代领导产生了重大影响。历史证明,周恩来旅欧期间开展的工作是卓有成效的,历史贡献功不可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