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长假,周恩来纪念地出现了罕见的游客“井喷”现象。七天接待游客量首次突破10万人次,接待量与近年同期相比翻了一番多,创历史同期新高。这是周恩来纪念地改扩建工程竣工和全面对外开放后迎来的第一个旅游高峰。
国庆佳节,秋高气爽,云淡风轻,正是出门远足,休憩怡情,放飞心灵的好时节。10月1日上午8点,离开馆还有30分钟,周恩来纪念馆东南门主入口领票处已是人头攒动,来自北京、上海、安徽、山东和省内等四面八方的游客,一边呼吸着秋日早晨的清新空气,尽情地观赏着景区的湖光水色,一边静静地等待着开馆。8点30分,人们排着近50米的蜿蜒队伍,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有序地进馆参观。为做好黄金周的接待工作,景区进一步完善和强化参观应急机制,规定所有工作人员国庆期间一律正常上班,增加了发票人员和引导人员,讲解人员集中在主入口处,第一时间为游客提供优质讲解,选派景区精干管理人员充实到一线为游客服务,购置万盆姹紫嫣红的鲜花装扮景区,新开发数十种旅游纪念品投放市场,这些措施确保了景区优美的环境、良好的服务和井然的秩序。
10时,周恩来纪念景区已是人的海洋,络绎不绝的人们不断涌进故居,汇聚纪念馆。各景点人数呈现饱和态势,人流高峰期,仅周恩来纪念馆中轴线上的游客就高达3000余人。在主馆广场上,一批又一批游客纷纷伫足,兴致勃勃地听着讲解员的生动讲解,细细地品味着设计者齐康大师巧妙深刻的建筑寓意。
今年7月刚落成并对外开放的周恩来生平业绩陈列馆成为游客参观的热点和亮点。这座3800多平方米的现代化陈列厅,以声、光、电等现代展示手段和艺术表现方法,全面、生动、直观地再现了周恩来波澜壮阔的伟大一生。陈列厅里多媒体和场景化展示,激起游客浓厚的兴趣。在南昌起义场景前,听着激烈的枪声,望着周恩来与朱德并肩疾步走来,游客的思绪仿佛回到81年前那个惊心动魄的一天。在邢台地震场景前,伴随着旋律激昂的《红旗颂》,聆听着周恩来亲切感人话语,人们真切地感受了人民好总理的光辉形象。在复原的内瓦会场前,观众不仅惊叹周恩来翩翩的外交风度,心中涌动的更是一种民族的自豪感——新中国首次登上世界政治舞台。100多名观众簇拥在开国大典版面前,他们静静地观看着开国大典盛况的珍贵影像资料,品味着一个近代饱受外侮的古老民族从此蒸蒸日上的喜悦感。原子弹和卫星逼真的动感幻影前,吸引了许多游客争相观看,联想刚刚发射成功的神舟七号,无疑增添了无限自豪感。在十里长街送周总理的巨型屏幕前,人们望着周总理灵车缓缓渐渐地远去,听着苍凉悲沉的讲解,有的人眼睛湿润了,有的人流下了难以自抑的泪水。从陈列大厅走出,游客们对陈展的形式、内涵和手段交口称赞,普遍认为周恩来生平业绩展是他们见过的国内最高水准陈列展览之一。
一位七旬的老石油工作者,在女儿、女婿的陪同下,一家四口、祖孙三代千里迢迢地驾车从黑龙江大庆赶来周恩来故居瞻仰。按照1910年周恩来离家时复原改造的驸马巷,重新树起的周家影壁,再现周恩来小时候船的小码头,修缮如旧的故居周边明清淮安民居,让老者动情地说:“周总理曾三次到过大庆,我曾亲眼见过他,这是我一辈子的荣耀。我们大庆人永远铭记着周总理。”“多少年来,我一直有一个心愿,就是想到周总理的故乡看看,到周总理出生地瞻仰一次。今天,这桩心愿终于了却了,没想到故居保存的这么好。”瞻仰完故居后又不顾疲劳参观了纪念馆,这位老者由衷地对笔者说:“周恩来纪念地很有特色,淮安这个地方太美了!回去后,我要告诉我的老伙伴们,让他们也来淮安瞧瞧!”
景区内百花竞放,争奇斗艳,桂花散发出幽幽甜甜的香气,令人神清气爽,兴趣盎然。一对带着六岁女儿来自北京的年青夫妇饶有兴致地观赏和拍照,他对笔者说:“我的父辈非常崇敬周总理。在我成长过程中,我时常听到父母论及周恩来。因此,从幼年时代起,我就非常景仰周恩来。今年3月的一天,我无意中从中央电视台看到了在纪念馆举办的纪念周恩来诞辰110周年的文艺演出,从那时起,我们就萌发一定要来总理故乡游览的愿望。”
在川流不息的瞻仰人流中,我们听到的是南腔北调的不同口音,看到的是满头银发互相照顾的老年夫妇,年青的妻子搀扶着残疾的丈夫,以家庭为单位的三代同游,中年的成熟、青年的自信,少年的纯真,儿童的活泼可爱,感受到的是游客对开国总理那一份份浓浓的景仰和深深的怀念。
黄金周七天间,周恩来纪念景区在每天上午10时和下午2时左右形成两次旅游高峰,高峰期间各景点参观人数最多达万余人。最高的10月1日接待量达3万人次。我市规模最大、面积超10000平方米、泊位多达150个周恩来纪念馆东南门生态停车场始终处于爆满状态。由于周恩来纪念地之前做了大量细致的准备工作,尽管游客如潮,但参观秩序一直很好,正如一位上海的教授所说,总理故乡人用微笑、热情和周到的服务,让我们感受到家一样的温暖,领略到历史文化名城的风采和韵味。
信息来源:淮安周恩来纪念景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