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的诚信观分析
2022-10-01 10:02:00

包卫兵、徐培华

【摘 要】在中国传统文化里,诚信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古代中国对于诚信的价值定位极高,认为诚信是立身为人的基本道德,是治国理政的基本原则,是朋友相交的重要准则,也是国家与事业兴旺的根本原因。周恩来是践行诚信观的杰出代表,学习周恩来的诚信观极具价值,对今天建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极具标杆引领作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汇聚澎湃的精神和道德力量。

【关键词】周恩来 诚信观 研究

在中国传统文化里,诚信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古代中国对于诚信的价值定位极高,认为诚信是立身为人的基本道德,是治国理政的基本原则,是朋友相交的重要准则,是国家和民族事业兴旺的重要原因。新时代我们应当自觉把诚信修身作为做人的基本遵循、警示箴言、基本准则,党员干部必须带头诚信齐家、正己及人,多一些手握戒尺、心存敬畏的自觉,做到人前人后一个样、台上台下一个样、八小时内外一个样。周恩来是践行诚信的杰出代表,学习周恩来的诚信观极具价值,对今天构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极具积极的标杆引领作用。

一、周恩来是践行诚信观的楷模

诚信的内涵。“诚”与“信”二者的关系紧密,核心意义都是“真”和“实”,皆包含“真实不欺”之义。孔子认为,“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不是理想的治国方法,只有“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才是理想的社会。实际上,中国古代“诚”与“信”是互通的,《说文解字》里论述到,“诚,信也”“信,诚也”。诚信一词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管子》里有“诚信者,天下之结也”,将诚信视作天下伦理秩序的关键。从诚与信的内涵,可以了解诚信一词的含义,概括起来就是真诚实在、信守承诺。

中国是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中国,崇尚"诚信"的文明源远流长,早在2550年前,孔子说过:“人而无信,不知其可”,延伸之意就是:“信,则知其可”。诚信就是真诚实在,信守承诺。充分发挥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里的诚信观念,在当代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周恩来总理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优秀代表和精神楷模。在他的身上,洋溢着浩然正气和独特的人格魅力,他的讲严求实、严实相济的优良作风和精神品质,展示着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与崇高境界,具有鲜明的时代价值。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周恩来一生至情至性、至高至圣、大智大勇、鞠躬尽瘁。他出身名门,却是苦难童年;从小立志为中华崛起而读书,求索救国救民真理;拒绝蒋介石委任要职,发动组织指挥上海工人运动和南昌起义,实施战略大转移,力主毛泽东进党中央领导核心;处置西安事变“逼蒋抗日”,赴国统区与蒋介石斗智斗勇,艰难推进民主进程;开国前夜,秉笔起草《共同纲领》,筹备开国大典,组建政务院,运筹抗美援朝,编制“一五”计划;代表新中国走上国际舞台,打开外交局面,实现中法、中日、中美建交;“文革”中苦撑危局,殚精竭虑保护干部,千方百计维持经济运转,果断处置林彪事件;病魔缠身的晚年岁月,同江青一伙较量,把邓小平重新推上前台……周恩来一生信念如一、操守如一、言行如一、表里如一。学习周恩来的领导艺术和领导作风,对于全党加强作风建设,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人而无德,行之不远。周恩来在入党之初时说:“我认的主义一定是不变了,并且很坚决地要为他宣传奔走。”周恩来说:“在任何艰难困苦的情况下,都要以誓死不变的精神为共产主义奋斗到底。”周恩来自我解剖:“我做工作,从来没有灰心过。”周恩来率先垂范,推己及人。周恩来强调,在前进的道路上不能因遇到一点挫折而气馁,必须具备坚定的革命精神。周恩来指出:“一个困难问题解决了,新的困难问题又来了。共产党人就是为不断克服困难,继续前进而存在的。畏难苟安,不是共产党人的品质。”中国共产党人的高尚道德品格,始终是党赢得人民群众拥护支持的重要法宝和战胜各种困难风险的强大力量。周恩来总理崇高的思想品德、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特有的人格魅力,是矗立在人民心中的丰碑。曾任联合国秘书长的哈马舍尔德说:“在周恩来面前,竟使我无法不感觉到自己是个野蛮人”。周恩来总理的以诚待人,他为自己制定的《我的修养要则》、他和邓颖超同志总结出的“八互”原则,他的“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的至理名言等等都激励我们努力去学习他,做襟怀坦荡、光明磊落的表率,做公道正派、刚正不阿的表率,做诚实守信、表里如一的表率,做顾全大局、团结和谐的表率。

一切为民者,则民向往之。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成功的重要法宝,也是我们党不断焕发生机与活力、永葆先进性纯洁性的力量源泉。一个党员干部只要心里装着群众,真心实意地为人民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人民群众就惦记他、信任他、支持他;同样的,一个政党,只有顺民意、得民心、为民谋利,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周总理终身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他把“永远不与群众隔离,向群众学习,并帮助他们”作为一条修养要则,规范自己,要求自己,把自己看成人民的“总服务员”,反复强调“我们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人民的”,要“永远做人民忠实的勤务员”,只要是关系群众安危冷暖的事,他总是关怀备至、体贴入微。

周恩来总理的求实精神要求我们,严以用权,扎实转变工作作风,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认真落实在行动上,多站在群众的立场想一想,多做一些解疑释惑的工作,多做一些得民心聚民气的工作,珍惜民力民智,解决民困民难,维护民生民利,从实际出发谋划事业和工作,脚踏实地、真抓实干,敢于担当责任,尽心竭力为群众谋利造福,努力创造经得起时间、人民、历史检验的一流实绩。周恩来一生信念如一、操守如一、言行如一、表里如一。学习周恩来的诚信观,对于全党加强作风建设,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周恩来曾援引过鲁迅先生的两句话:“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他说,我们应该像鲁迅先生所说的那样,要诚诚恳恳、老老实实地为人民服务。我们要有所恨,有所怒,有所爱,有所为。1943年3月18日,在延安整风之后,周恩来写下了《我的修养要则》。一、加紧学习,抓住中心,宁精勿杂,宁专勿多。二、努力工作,要有计划,有重点,有条理。三、习作合一,要注意时间、空间和条件,使之配合适当,要注意检讨和整理,要有发现和创造。四、要与自己的他人的一切不正确的思想意识作原则上坚决的斗争。五、适当的发扬自己的长处,具体的纠正自己的短处。六、永远不与群众隔离,向群众学习,并帮助他们。过集体生活,注意调研,遵守纪律。七、健全自己身体,保持合理的规律生活,这是自我修养的物质基础。这七条修养要则,周恩来信守一生。他具有深厚的理论修养,既注重学习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又注重学习世界各国文化的精华,集东西方智慧于一身。他的座右铭是“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他有一句名言:“跟着新生的力量走,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并具有不怕困难的精神,这样才是正确的。”

坚守诚信底线。一人诚信一人立,天下诚信天下兴。诚信乃做人立身之基,人生的大厦垒得越高,诚信之基就越加重要。唯有诚信,才可能赢得事业、赢得朋友、赢得幸福。尤其是在法律、规矩、纪律面前,千万不要作弊取巧去攫取个人的私利。当下社会上失信的情形不少,我们切不可以此作为自己不诚的借口,而应以自身对诚信的坚守作为建设诚信社会的前提。传统的诚信观念,在现代社会仍然极具价值,集中体现为对和谐社会建设的引领作用、对市场经济的促进作用、对政府治理的示范作用。

二、周恩来是笃行诚信的人民公仆

强化实践养成,遵守诚信之本。随着时代的发展,当代社会与古代传统社会相比,已经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中国传统文化里的诚信观,仍然极具现代价值。“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等名言警句广为传诵,体现了中国人民诚信担当、敢于斗争的精神。当前,中国社会已经进入新时代,但在现代社会生活中,中国传统文化里的诚信观念依然可以发挥极其重要的现代价值,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积极倡导和弘扬传统文化里的诚信观念具有重要的意义。

1961年5月,周恩来在中央工作会议上总结十年来的建设经验时,专门提出要解决思想方法问题。在他提到的六条思想方法中,有五条涉及尊重客观规律,不能超越实际的问题。其中指出:不断革命论必须与革命发展阶段论相结合,不能超越革命发展阶段;主观能动性必须与客观可能性相统一,不能过分强调主观能动性,甚至蛮干,对客观可能性估计不足,结果破坏了生产力;革命热情必须与科学精神相结合,不能以感想代替政策;在实施理论和思想时,不能与现实脱节;必须认识经济发展的规律性,不能违背客观规律。周恩来在各种实践中,尤其在指导实际部门的工作时,极其注意提倡摸索客观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

诚信是社会的润滑剂,是人生的护身符。无论是在政治、经济、文化,还是在社会交往中,诚信都具有无可替代的巨大社会价值。诚信是共产党人最基本的政治品格和做人准则。周恩来继承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修身、律己、务实的思想,贯穿着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基本原则和内在要求,体现内在自律和外在约束的有机统一,彰显共产党人的价值追求和政治品格。阐明党员干部的做人之本、为政之道、成事之要,铸就共产党人的精神风范,诠释党员干部的政治本色,丰富和发展党的建设理论宝库。

周恩来在1962年2月的中央工作扩大会议上,把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的哲学思想,独具特色地阐发为四条方法论原则:“说真话,鼓真劲,做实事,收实效。这四句话归纳起来就是:实事求是。”他主张讲真话,即使是讲“过了火”的真话也要听。唐代皇帝李世民,能听魏征的反对意见,“兼听则明”,把唐朝搞得兴盛起来。周恩来认为,封建社会的君臣关系尚且如此,何况共产党的同志之间,就更应该能说真话、听真话。正因为如此,周恩来在总结我们党领导建设的经验时,指明其中一个重要的思想方法是要对党的最高决策机构说真话。周恩来这一思想和要求,对困难时期了解实情、做出决策,起到重要的作用。周恩来自己也以“兼听则明”、能听不同意见而著称。

诚信是立身为人的基本道德。《左传》里有“人所以立,信、知、勇也”“失信不立”;北宋王安石有言:“人无信不立。”在中国传统文化里,诚信是一个人之所以为人的重要道德,一个人如果不讲诚信就没办法在人间立足。孔子强调诚信对于立身做人的根本意义,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意思是一个人如果没有诚信,就不知道怎么做人。而“心学”开山之祖陆九渊更是将诚信看作是人之所以成为人而区别于动物的根本原因,孔子说:“人而不忠信,何以异于禽兽者乎?”在中国传统文化里,强调诚信是人应该具备的基本道德准则之一。

周恩来特别重视调查研究。在内政外交事务中,周恩来所进行的调查研究及其对事实的准确把握,都令人叹服。他经常召集各部门的负责人开会,每次会前他不仅仔细地阅读有关文件和材料,而且对文件和材料中提到的问题都作了认真的考虑。在开会时,他从不急于做结论,而总是先问情况并提问题,且对不了解实情、不掌握具体事实的干部进行批评。同时,他不满足于书面材料和听取汇报,而是利用一切机会,向来自实际、来自基层的同志了解情况。在外交活动中,他事先对对方的情况,对谈判所涉及的材料的历史、过程和现状了如指掌,以充分的事实作论点的根据。周恩来一生会见外宾逾千人,一生全方位、多层次地结交无数“畏友”,周恩来成为人们心中最受尊敬和最受信任的共产党人。为什么呢?根本在一个诚字。周恩来以诚待人,以诚持国。大至国家关系,小至人与人之间的往来。

毛泽东主席曾强调,“树典型等于插旗子,其秘诀就是把一种需要加以提倡的精神,加以推崇的价值观,加以实现的原则,加以推广的经验,具体化在一个或几个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人物或事件上,使之成为一面鲜艳的旗帜,成为指示大众前进的榜样、标兵。”周恩来总理实事求是,言行一致的感召力;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向心力;顾全大局,相忍为党的凝聚力;谦和待人,襟怀坦荡的亲和力,把共产党的性质宗旨、精神境界、务实作风生动地展现在人们面前,影响和教育了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

周恩来一生诚恳待人,平等待人,关心同志,没有架子。他经常说自己是一个普通劳动者。与民主人士交往,他尊重对方,礼贤下士,被尊称为“周公”。到剧场看演出,他总是在开演后悄悄地进场,不打扰别人。周恩来一生会见外宾逾万人,结交无数 “诤友”。他成为人们心中最受尊敬和信任的共产党人,根本在于一个诚字。以诚待人,以诚持国。周恩来的诚信,感动中国,也感动世界。

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说:周总理是一个极具智慧的人,非常有魅力,极其了解人类。周总理总是非常坦白非常诚实地向我解释,中国的高级领导是如何想的。周恩来理解中国如果要和某个人、某个国家达成某项协议,就必须做到互相间非常理解,非常诚实,以诚相待。所以他在和我们交往过程当中,从来不隐瞒自己的态度。如果我有问题的话,我去找他,他可能给我解决,他可能不会一定同意我的观点,但是他总是认真聆听我的意见,聆听我的想法。在中美建交的事情上,他得到我们的尊重,他值得人们怀念。

诚信是一切道德赖以维系的前提。失信于人,什么工作也就开展不起来。诚信是最容易而又最不应该让人忽视的美德,我们应该把诚信作为人生中的一个坐标,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诚信对人,诚信对己,诚信就像一轮圆月,惟有与高出的皎洁相伴,才能衬托出对待生命的态度;诚信就像一个砝码,在生命的天平上,放上他,摇摆不定的天平就会稳稳地倾向他;诚信更像是高山之水,能够在浮动的社会里,洗尽铅华,洗尽虚伪,露出真诚。所以,应该在全社会大力提倡诚信,为社会风气的净化,尽一份自己的责任。

道德不可坐论,诚信不能空谈。诚信作为一种基本的道德规范和道德要求,离不开诚信教育的推进,离不开个体诚信素养的培育、认同及其自觉实践。周恩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经历,以及他在诚信方面的认识和实践,对于我们今天如何沿着老一辈的足迹,继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推进诚信风尚高地建设,持续营造崇德向善、见贤思齐、德行天下的诚信风尚,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三、周恩来诚信观的时代价值

诚信是朋友相交的重要准则。在中国传统文化里,把诚信作为朋友之间相交的重要准则,维系友情,关键在于诚信。孔子的弟子子夏说:“与朋友交,言而有信。”《吕氏春秋》中说:“交友不信,则离散忧愁,不能相亲。”中国古代,关于朋友之间讲诚信的故事不胜枚举,而“一诺千金”的典故中,讲诚信的季布也交到了真诚的朋友,当灾难来临,朋友们的尽心帮助使他度过难关。

诚信是治国理政的基本原则。诚信在中国传统文化里,是一个国家或者政权存续的重要因素,一个国家如果不能够以诚信得到民众的信任,这样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国家,是迟早要垮掉的国家。《左传》说:“信,国之宝也。”孔子说:“上好信,民莫敢不用情。”意即如果君主做到诚信,则民众就不敢不动真情说真话。统治者要实现自己的统治主张和意志,要得到民众的拥护,取信于民是非常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商鞅辕门立木,树立政府诚信的形象,使变法得以推行;而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失了诚信,最终亡国丧命。

中华民族谦逊实际的作风,集中、充分而完美地在周恩来身上得到体现。“活到老、学到老”,是他终生不渝的座右铭。早在幼年时代,他就养成好学深思的习惯,练就常人达不到的记忆力。周恩来既学习书本知识,又学习实践知识;既学习前人的间接经验,又学习当代人的现实经验,他持之以恒地从同志、朋友甚至敌人那里,汲取着无穷的智慧。

周恩来严于律己,从不掩饰自己的缺点,不掩饰自己的错误。辞世前夕,周恩来强撑着参加贺龙元帅的追悼会,连向贺龙遗体鞠了7个躬,还对家属致歉,自责没有保护好贺龙元帅。周恩来在我们党的领导人中,是最勇于自我批评的人,也是自我批评最多的人。周恩来制定的《自我修养要则》,恪守终生。周恩来身居党和国家最高领导岗位数十年,但他始终把自己当做普通劳动者,当做人民公仆。周恩来不论对什么人,从不摆架子,从不以领导自居,在他身上看不到官气的影子。周恩来坚持深思熟虑、慎之又慎。他认为国家面貌的根本改变,不是一代人的事情,需要一代又一代人前赴后继的努力。周恩来认为每一代人要做好每一代人的事,既不要给子孙后代带来不利后果,也不要企图把子孙后代的事情都做完。

周恩来提出,对每一件事情都要认真研究、仔细分析,只有这样才能抓住事物的本质。他总是告诫做具体工作的同志:“遇事要仔细想,分析研究,看是属于哪一类性质,其后果如何,分析好的一方面,同时也要分析坏的一方面。要培养思考的能力,头脑不但要记忆,并且要想,必须要多思考、多分析研究。”周恩来的一生,正是循着独立思考、分析研究的路子认识和解决问题的。

诚信是事业兴旺的重要原因。中国古人对于诚信在事业兴旺中的作用十分重视,荀子说,“商贾敦悫无诈,则商旅安,财货通,而国求给矣”;《周易》中有“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而孔子将事业之道归结为“信以成之”;宋朝周敦颐说,“诚者,圣人之本,百行之源也”。明清两代最有影响力的两大商业力量的晋商和徽商,始终把诚信作为事业发展的信条。梁启超说“晋商笃守信用”,徽商“以诚待人”“以信接物”。而历经数百年的老字号同仁堂,数百年来恪守“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诚信传统,终成为中药行业翘楚。

周恩来有一个精辟的比方。他说:“一个人生着两个耳朵能听话,生着两只眼睛能看东西,生着两个鼻孔能闻味。听话,能听正面的,也能听反面的;看颜色,能看白的,也能看黑的;闻味,能闻香的,也能闻臭的。所以,人体的机能也是合乎辩证规律的。我们必须听取各方面的意见,辨别是非。”周恩来强调:“不管做什么事,都要学会两条腿走路,都要设想一下对立面,否则就容易片面。”“两条腿走路,就是对立面的统一”,“这是我们的哲学思想,也是我们重要的工作方法”。周恩来曾用两条腿走路方针阐明文艺工作十个方面的对立统一关系:既要鼓足干劲,又要心情舒畅;既要力争完成,又要留有余地;既要有思想性,又要有艺术性;既要浪漫主义,又要现实主义;既要学习马列主义,又要和实际相结合;既要有基本训练,又要有文艺修养;既要政治挂帅,又要讲物质福利;既要重视劳动锻炼,又要保护身体健康;既要敢想、敢做,又要有科学的分析和根据;既要有独特的风格,又要兼容并包。

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周恩来作决策时,始终坚持实事求是,善于倾听不同意见,鼓励大家各抒己见。抓落实时,周恩来强调“不要如浮云一样,过了就忘了”,举轻若重一抓到底,充分展现共产党人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求实精神。1954年的冬天,为了解决北京交通拥挤问题,周恩来总理坐公交、乘电车在北京市绕了半个圈,进行实地调研。周总理与老百姓同乘公共汽车是件普普通通的小事,但让人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和感受到我们党的执政本色,反映出一个共产党人至诚无我的精神,诚心为民的拳拳之心。

唯天下至诚,方能经纶天下之大经。诚心似金,我们党用赤子之心熔铸无私为民之情。《党章》总纲规定:“我们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人民的好勤务员周恩来,用似金的至诚之心,诠释了中国共产党无私、无我的精神境界,阐释一个伟大的党之所以受到人民拥护和爱戴的根本缘由。周恩来是千千万万共产党员的杰出代表,也是这个优秀群体中的普通一员。一位位默默奉献的共产党人,在一个又一个中国奇迹上留下自己的印记,让共产党员这个标识更加熠熠生辉。

诚实守信,能够履行承诺而取得他人信任。诚信也是道德建设的根本,是一种非常宝贵的素质。我国素有“一诺千金”之说:“君子一言,驷马难追”。但在现在的社会,有些人受西方思潮的影响,“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在生活中迷失了自己,图一时之快,置后生于不顾,拼命透支自己已经不多的诚信,可想而知,这种行为的后果就是沦为孙力军、邓恢林、龚道安、王立科、刘新云、王富玉、周江勇等腐败分子之流,遗臭万年。在中华几千年历史中,有许多关于诚信的论述,也流传着许多诚信的故事。这些宝贵的论述,在今天给我们深刻的启示。

人生如屋,诚信如柱。马克思说:“历史承认那些为共同目标劳动因而自己变得高尚的人是伟大人物;经验赞美那些为大多数人带来幸福的人是最幸福的人”,“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让我们坚守共产党人的政治方向和政治立场,培育诚信的浩然正气,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从是否有利于增进人民福祉的高度出发想问题、办事情,在经历“风吹浪打”、捧“烫手山芋”的实践磨砺中坚定斗争意志、增强斗争本领,挺起脊梁、冲锋在前,以周恩来总理为榜样,做新时代新征程上的劲草、真金,交出不辜负党和人民的优异答卷。

周总理一生倡导“说真话,鼓真劲,做实事,收实效”,对工作无论大事小事都极端负责,要求大家在工作上不沾染“浮泛与骄傲急躁的习气”,细致务实。搞调研时,他深入群众,与群众打成一片,了解实际情况,敏锐而深入地洞察着百姓的所思所想。听汇报时,他反对用“大概”“差不多”“可能”这种含糊不清的词,而要求用准确的数字说明问题。世界上有两种矿藏。一种是物质矿藏,是可以穷尽的;另一种是精神矿藏,是不可穷尽的。周恩来总理为我们留下诚信的精神宝藏。这种伟大宝藏,同我们民族的一切精神宝藏一样,愈久远而愈珍贵,愈久远而愈光辉。

 

编辑:李彦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