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市政府樊金龙市长(左一)接受上海恒源祥集团董事长刘瑞旗(右一)的捐赠
千针万线 凝聚怀念
恒源祥集团于2007年6月28日正式启动周总理绒绣像工作。周恩来三位侄女周秉德、周秉宜、周秉建参加了仪式,并在绒绣工艺大师的指导下,共同为伯父绒绣像绣下了第一针。绒绣是用不同的优质绒线,将图案绣刺在坚硬的麻布上,成品深厚庄重,色彩丰富,层次清晰,形象生动,是上海民间的传统工艺,堪称一绝。现已被列为继承保护的历史传统工艺美术品种。《人民的好总理》周恩来绒绣像由恒源祥绒绣工艺大师绣制,像宽100厘米,高140厘米,用了8个月的时间和近1700种彩色绒线而绣制完成。2月27日,在《永远的怀念》大型演出中,恒源祥集团董事长刘瑞旗把绒绣像捐赠给了周恩来纪念馆。
周总理生前对中国传统的工艺美术非常关心和关怀,曾在接见上海绒绣老艺人范玲娣时要求老艺人带徒传艺培养接班人,继承中国工艺美术的优秀传统。范玲娣老艺人遵循周总理的教导,尽心尽力地培养了不少绒绣艺术的接班人。此次绒绣像的主绣者李蔷就是范玲娣老艺人的高足。老艺人临终前遗憾没有为周总理绣幅像,为此其徒弟在绣像时倾注了满腔深情来完成师傅的遗愿和对周总理的怀念。《人民的好总理》这幅凝聚着绒绣艺人对周总理深厚感情的作品,是根据周总理亲属选定的1974年周总理的照片进行创作绣制。该绒绣作品将陈列于周恩来纪念馆新建的展览馆中,供参观者瞻仰缅怀一代伟人周恩来的风采。
二十多位革命家子女同时捐赠
2月27日下午,楚州宾馆议事园内,淮安市纪念周恩来110周年诞辰座谈会感人的时刻来临了——老一辈革命家子女将向周恩来纪念馆捐赠图书、书法作品。老一辈革命家子女推荐的代表首先致辞,随后,聂荣臻之女聂力起身走向主席台,将《聂荣臻元帅回忆录》、《山高水长》捧在手中,纪念馆馆长张谨上前接过,连声说:“谢谢!”紧接着任弼时的女儿任远芳,陈云的女儿陈伟华,邓子恢的女儿邓淮生,陈毅的儿子陈晓鲁,李富春的女儿李特特,李先念的女儿李紫阳,谭震林的女儿谭泾远,贺龙的女儿贺晓明,粟裕的儿子粟戎生,陈赓的儿子陈知建,张云逸的儿子张光东,黄克诚的女儿黄梅,秦邦宪的儿子秦铁,宋任穷的女儿宋勤等老一代革命家子女,一起上台捐赠图书。台下一片掌声。随后,周述华上台,淮安市委丁解民书记、纪念馆张谨馆长将他捐献的书法作品细心展开,台下的人和台上拿着话筒的周述华一起念了起来:“周恩来与毛泽东,弘扬马列济世穷。推倒三山拯半壁,开创新华万古雄。”刚念完台下又是一片掌声。在掌声中,傅晓钟兄妹将作品送到丁书记手中,丁书记接过后把它交给了张谨馆长。高兴着的丁书记请捐赠者一起合影,数只相机的闪光灯同时亮起,将老一辈革命家后代对淮安人民、对周恩来纪念馆的关爱摄入镜头。
一片爱心在沙壶
2月27号,宜兴爱宜艺术陶瓷有限公司代表国家一级工艺师范泽锋先生向周恩来故居捐赠了一把名为"明月清风"的紫沙壶。据范先生介绍,为了表达对周总理的敬爱,他在北京老一辈革命家子女的策划下,做了这把壶。此壶造型独特,壶盖上方是一轮明月图形,壶盖上的波纹象一泓水面上清风吹起的涟漪,底座为洁白无瑕的水晶台,象征着周总理一生清正廉洁,丰功伟绩与日月同辉。当这把沙壶在淮安纪念周恩来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一露面,在场的人都称它为一把好壶,极具收藏价值。
伟人遗物 惠泽千秋
2月27日,来江苏淮安市楚州区参加周恩来总理诞辰110周年纪念活动的周恩来二弟周恩溥的儿媳晋菊清,向周恩来故居捐赠了周总理生前穿过的5件衣服和邓颖超生前穿过的3件衣服。
据晋菊清介绍1985年他们全家响应号召,下放到焦作,周总理逝世后,他们全家赶赴北京参加悼念活动,邓颖超将总理生前穿用过的衣物分送给亲属,以示怀念。全家人将这些遗物珍藏了32年,在纪念周恩来总理诞辰110周年之际捐赠给周恩来故居,了却了全家人的一个心愿——让更多的人看到衣领已经破旧的极普通的衣服,学习周恩来倡导的艰苦朴素的崇高精神。
百岁老人挥笔颂恩来
3月5日上午,淮安周恩来纪念馆铜像广场人群攒动,来自四面八方的观众正在以各种形式纪念一代伟人周恩来。这时候,有一个老人在几个人的帮助下将一个大包刚打开,就见一件书画长轴从里面窜出来,这立即吸引住了周围的观众。
这个戴着棉帽的老人大声介绍着,说他是在南通工作的江西人冯训苏,昨天就来到了纪念馆,这幅书法作品是101岁南通书法家朱漱梅为纪念周总理诞辰110周年而写的。除了这首七律诗外,老人还书写了一个长幅。随着他的话声,朱漱梅老人的学生黄梅丽将一书法长卷慢慢展开。边上的人立即蹲下身,只见长20.08米、宽60厘米无接缝的白纸上裱着红纸写的"江海人民隆重纪念敬爱的周恩来总理诞辰110周年",其书法铁柯铜枝、遒劲有力。更令人称奇的是在书法作品的下沿一侧,一溜排盖着象征永远(久)怀念的999枚邮戳,这些邮戳来自各个地方。黄梅丽还将朱老学生写的二条宣传标语拉开,系在广场两侧的石墙上,红底黄字,一清二楚,内容是宣传胡锦涛在中央纪念周恩来诞辰11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精神,号召游客学习周恩来精神。
朱漱梅老人生于1908年,是南通的老人形象代表,他曾赋诗道:“世纪老人莫自夸,百年老树亦开花。若非我党送温暖,早已坟头恬暮鸦。”诗中充满了对党和国家的挚爱。2004年邓颖超诞辰一百周年,曾被周恩来关怀过的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九江市“放牛娃”周桂花精心设计制作100只纪念瓷碗,那上面的书法也是朱老的。义务宣传结束后,周桂花、冯训苏、黄梅丽一起将朱漱梅书法捐赠给了周恩来纪念馆。
农妇厉德进“红心”献伟人
今年3月5日是周恩来诞辰110周年,一直心里想着总理、念着总理的厉德进,早早便打定了主意:送110盆鲜花来纪念总理诞辰110周年。经过精挑细选,3月2日,厉德进准备了110盆红白两色的“仙客来”鲜花,自己租了一辆卡车将花运进周恩来纪念馆,在周恩来铜像前摆成"心"形,用红色寓意总理心怀劳苦大众的一颗火热红心,白色象征着总理纯洁高尚的品德。
厉德进说:“周恩来总理的一生,是伟大的一生,他时时刻刻想着劳苦大众,他的心里永远想着人民,想着我们普通老百姓。因此,我们也永远怀念他,心里永远想着他。”“周恩来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前进。”
为了宣传周恩来精神,厉德进多年来不辞劳苦,不畏艰辛,不仅在总理家乡宣传周恩来精神,还只身一人奔波在北京、南京、无锡等地。每有闲暇,厉德进就通过各种方式向人们宣传周恩来精神,号召大家学习周恩来精神。厉德进先后多次走进校园,向大学生、中学生宣扬周总理精神,号召他们不忘总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好好学习,报效祖国。在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高校,厉德进举办演讲和展览,深受大学生的欢迎。
另外,周恩来在12岁时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也深深打动了厉德进,同一天她精心挑选了12盆梅花,送给周恩来故居。在场市民感动不已。淮安信息学院一名大学生表示,自己今后也会像厉德进一样,热爱总理,学习总理的同时,不忘向更多的人宣传总理精神,让总理精神世世代代流传下去。
两次捐赠 真情感人
1月18日,冒着凛冽的寒风,苏州著名的连环画收藏家、苏州市职工收藏协会连环画分会会长姚嘉康先生专程来周恩来纪念馆捐赠了他收藏多年的共计十五册有关周总理题材的珍贵连环画。这些连环画中有《大江歌罢掉头东》、《八一风暴》、《西安事变》、《周总理战斗在重庆》、《周恩来同志在梅园新村》等。这些连环画大都出版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或八十年代初,且出自绘画高手,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同时是学习周总理革命精神和崇高品德的生动教材。
令人感动的是姚嘉康先生在春节过后不久,又一次来到周恩来纪念馆捐赠了十多本同类题材的连环画。他说,寒风挡不住我的双腿,为纪念周恩来诞辰110周年,我要向周总理故乡纪念馆表达一份自己对周恩来总理的敬意。一个月内两次捐赠在周恩来纪念馆历史上尚属首次。
海军老战士 不忘周恩来
1964年3月31日晚上,严肃和他所在的海军虎门地区战士业余演出队作为全军文艺汇演唯一的海军“标兵队”,在北京中南海怀仁堂为中央领导演出自编自演的小节目,演出结束后受到了周总理和贺龙元帅的亲切接见。周总理和台上100多个战士演员一一握手,还问候一声“连队生活好不好?”“你是哪里人?”。当总理问到严肃时,严肃难掩激动之情却又干练地回答:“生活很好,我是江苏人。”总理亲切地说:“我们还是江苏老乡呢。”随后,总理与参加演出的全体演员合影留念。身高1米8的严肃被总理拉了一下衣襟,幸运地从最边上调到中间位置,留下了一幅和周总理合影的珍贵照片。3月2日,江苏省宗教事务管理局退休干部严肃先生专程从南京赶到周恩来纪念馆,捐赠了四张珍藏四十多年的珍贵老照片并叙说了上述不平常的故事。
13000件——创数量记录的捐赠
在周恩来诞辰110周年之际,周恩来纪念馆接受了周铁男捐赠的80多箱周恩来文史资料。这些资料总约13000余件,80余个门类,其中包括有关周总理生平的图片资料、书籍、报纸,怀念周恩来的纪念品有手表、香烟、泥壶、VCD、录像带、录音带、头像雕塑、纪念章及周恩来著作、邮票、书签、手迹图书等50余种。
1973年11月18日,在北京74中上学的15岁的周铁男和同学们一起迎接外宾,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见到了周恩来,从此周铁男开始了收藏周恩来资料的长途跋涉。在收集的大量文史资料的基础上,他完成了近5000幅周恩来照片的注释,独立考证了5000幅无处查阅的照片注释,摸索出一套根据画面人物和背景确定其事件与地点的考证照片的经验。他出版了《大地之子周思来——周铁男收藏周恩来照片集》,这本照片集从挑选、扫描、图片注释到版式设计,都是他利用一年的业余时间完成的。此外出版了《周恩来任职录》一书。同时他先后在天津、江苏淮安举办展览。最近的一次展览是在江苏淮安市体育馆举办《为中华之崛起而奋斗一生的周恩来文史资料展》。
周铁男向周恩来纪念馆捐赠了他以举家之力花费30多年时间收集的藏品。纪念馆为他办理了相关捐赠手续,并给予适量的经济奖励以鼓励他的高尚行为。
信息来源:淮安周恩来纪念景区网